只上4年小学、2年高中,没有上初中,刚满13岁,就被国内知名大学最牛逼的专业录取……不得不说,教育的路上,总是充满了惊喜和“奇迹”。
当一般的同龄人还在初中的路上拼命挣扎,他就已经拿着名校录取通知书,走进了大学校园,这不是电视剧里编造的励志桥段,而是真真实实的校园存在。
2014年,天才少年陈勇豪的事迹曾在媒体圈掀起了惊涛骇浪。4年后的今天,天才少年再传捷报:他放弃留校保研,仅用3个月,成功地被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录取,该专业是国内首批建立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点之一,被历届考生们称为清华大学最牛专业,享誉全球;而陈勇豪,据不完全统计,将成为清华大学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硕士研究生(16岁)。
今天(4月8日),怀着一颗感恩的心,陈爸爸受儿子嘱托,兴致勃勃的来到他曾就读的高中母校——成都高新实验中学,为学校送来一面锦旗,感谢老师们夕日的关心、照顾;感谢学校曾经的栽培。
“因才施教,培育英才。”天才少年4年后回归,送锦旗谢母校、谢师恩
接收锦旗
“这是我们家族千年一遇的奇迹,也是高新实验的荣耀,非常感谢学校的培育、厚爱,希望高新实验越办越好,创造越来越多的奇迹。”
4月8日,在阳光明媚的高新实验紫荆校区校园里,陈爸爸紧紧的握住潘先根校长的手,在数百师生的注视中,亲自把写着“因材施教,培育英才”字样的锦旗送到了校长手中,满脸的感激。
“陈勇豪同学是我们学校的骄傲,也是高新实验每一位学子的学习榜样,我代表全校师生欢迎你的到来,也欢迎陈勇豪同学以后常回来看看。”
接过锦旗,潘先根校长和陈爸爸握手致谢。他满脸欣慰地看着“因材施教,培育英才”八个金灿灿的大字,心中无限光荣。对着台下的莘莘学子,他刻意把嗓子提高很多,语气坚定有力、眼神里满是期待。“这不仅是一面锦旗,它还是对我们学校的认可、肯定,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师生情怀,我们应该珍惜。”
整个场面十分暖心,吸引了不少学生、家长驻足。大家既感叹于天才少年的“好运气”“高智商”,也纷纷为其良好的学习习惯、洒脱而高效的学习态度、灵活多变的学习技巧点赞不已。大家纷纷直言,“这简直就是天才啊!”。
天才少年的“奇迹”人生:跳级读书,13岁进211、985名校,16岁考清华硕士
陈勇豪是成都高新实验中学2014届学子,也是2014年高考后,四川媒体、教育圈儿中出了名的“天才少年”。
那年,13岁的他被东南大学少年班录取,就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。在此之前,他一共经历了2次跳级。一次是从小学3年级跳到6年级,一次是从小学6年级跳到高一。
据天府早报2014年9月3日报道,陈勇豪出生于2001年6月,一家原本住在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。读完小学3年级后,陈爸爸决定让儿子跳级,“到6年级试读了半年,他适应得很好。”此后,由于陈爸爸工作调动,一家人搬到了成都。
陈勇豪(照片拍摄于2014年)
2012年,陈勇豪在家里自学了半年后,直接从小学跳级到了高中,进入成都高新实验中学高一学习。
两年后,刚满13岁的他就走进高考场。2014年8月,他以绝对的分数优势被被东南大学少年班录取,就读该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,成为学校年龄最小的本科生。这一事迹曾被南京媒体报道后在网上广泛传播。
4年后的今天,天才少年陈勇豪再次传来新捷报:他放弃保研,仅用3个月时间备考,已经被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成功录取,据考生们相传,他将就读的这个专业在全球享有一定的知名度,未来的导师也是行业内的“泰山北斗”,十分有名。
虽然,经过近4年大学磨练的陈勇豪尽管十分低调,但“花香自有蝴蝶舞”,他“16岁考取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”的事迹还是再一次被大家知晓,很多家长纷纷表示想拜访陈爸爸,讨一些家庭教育理念和育儿经。
陈爸谈“育儿”:没有天才之说,好习惯是一切优秀的源泉
今天的高新实验校园,除了陈爸,还来了不少学生家长,听说天才少年陈勇豪的爸爸将亲自到学校送锦旗,大家纷纷来到学校,分享自己的困惑,请陈爸爸“支招”。
陈爸爸陈茂斌先生分享经验
陈爸爸热情的归纳称,其实每个小孩都是聪慧的,关键看家长、老师如何引导。他建议家长在和孩子们相处中,少些命令式的表达,多点鼓励和赞扬;找到孩子感兴趣的点,和孩子多些共同的兴趣爱好;对于学习累、总是提不起兴趣的孩子,应该要注意劳逸结合。“现在孩子都在耍,我儿子也在耍,高考前都在耍,但家长们要引导他,耍出‘水平’,耍得‘有意义’。”
对于家长们羡慕的“天才孩子如何养成”问题。陈爸爸称,没有天才之说,陈勇豪小时候也成绩不好,也有不及格。只是后来习惯越来越好了,学习兴趣被激发得恰到好处,在每个阶段,他对孩子的要求也有所不同。他称,一定要让孩子处于丰富的精神世界中,在学习中找到价值,找到快感,找到成就感。
对于孩子发展后劲问题。他表示,题海战术虽能一定程度的提高分数,但这样的孩子往往发展后劲不大,培养孩子的发展后劲,还得从思维培养入手。“初中数学压轴题是锻炼孩子思维最有效的方式,比高中物理、数学效果都还好,希望家长们根据孩子的情况,适度去‘攀高峰’。”
最后,结合陈勇豪的成长经历,陈爸爸给高新实验的学子分享了三点经验。“学习时,要注意三点。第一,作息时间一定要规律,时刻严格要求自己,劳逸结合,改学时一丝不苟,该耍时尽情耍;第二,重视预习,预习之后,能让你学得更牢,记得更深,学得更轻松,效率也更高,我儿子高考前,我还专门请假让他出去旅游了的;第三,想办法加快自己的思维进度,在做作业、考试时一定要督促自己快点,再快点,让大脑不停的、不间断的转起来。”
高新实验校长谈天才少年:永远是学校的骄傲,家长要善于点燃孩子们的希望之火!
作为高新实验的掌门人,潘先根校长至今都对天才少年陈勇豪印象深刻。
“11岁的娃娃,读高中还要读我的希望班,开啥子国际玩笑?”回忆起2012年,陈勇豪刚刚来高新实验的样子,潘校长津津乐道。
11岁娃娃读高中,这种情况他没遇到过,学校发展以来也没遇到过。但是,几番了解、考察后,他决定对其破格录取,让陈勇豪尝试着跟班学习。他回忆说,“我记得,他刚来的时候,还不到11岁,个子还很小,但在学习上表现出了的态度、习惯、思维、方式,很快让我刮目相看。”
潘先根校长讲话
潘校长坦言,陈勇豪是高新实验的奇迹,从这个孩子成长的背后,家长们也应该看到其背后的家庭教育。
作为家长,如何引导孩子成长?如何教育孩子?如何处理孩子的关系?这都需要学校、家庭一起分析。“家庭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孩子的走向,大家要善于点燃孩子们的希望之火,让他们看到希望。”
问起陈勇豪后续的发展,陈爸爸称还要根据3年的研究生学习来定。“是选择麻省理工读博还是其它路径,要具体看他的发展而定。”